融入高职实际生活,激活学生专业思维
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二网
【摘要】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,教师要走进高职学生,融会计专业理论于高职生活实际。可以由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学科问题,也可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,而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。对于教师来说,通过会计专业理论探讨,帮助学生学会会计宏观思维;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剖析,引导学生锻炼会计微观思维。
【关键词】 高职 生活情境 思维
在教育和学习方面,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,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,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,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,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,过上有尊严的生活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:创设问题情境,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,产生认识需要,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,就能激发学习动机。问题可以由教师事先精心设计,也可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,而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。
一、走进高职学生生活,创设《基础会计》教学情境
(一)精心准备
假设大家是企业的CEO,学习基础会计可以打开经营企业的大门……接下来从认识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,到收入、费用、利润这些会计要素之后,进入到企业会计等式的学习。课前布置两个任务:
第一、如果把你的人生看作一个企业看待,参照会计科目表最接近地找出这几项内容可能对应的会计科目:你本人拥有的健康的身体、你的知识与智慧、你不断增长的年龄、你读书期间负担的学费、生活费用。
第二、如果你是出资人,为你的店起个名字,同时如何经营你的店?
(二)应势利导
上课时全班学生非常兴奋,但我并没有问学生准备的问题,而是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列出 :
1、基本等式(反映企业特定时点静态的财务状况)
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
= 债权人权益 + 所有者权益
= 权益
2、扩展等式
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+(收入-费用)
=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利润
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引起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的变化,但并不会打破“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”这一恒等平衡关系。
(三)创意泉涌
当我把屏幕上的内容解释一番后,将话题一转提出成立公司的事,我们每人出资1万元,共40万元作为我们公司的入股资金,银行开户在句容工商银行。起个名字吧,同学们大多数同意王坤同学的建议叫“职教新创有限责任公司”。我提出公司成立之后,平衡成立吗?公式是怎样的?学生思考后给予解答:资产(银行存款为40万)=负债(为0)+所有者权益(我们44人是出资人出资40万)
接着我们会怎么做?用20万购置了20平米的门面房、空调、收银机及货架,10万采购了待出售的系列服装,这时平衡成立吗?公式是怎样的?这时我请了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一位女生回答,她说:资产(银行存款为10万固定资产20万库存商品10万)=负债(为0)+所有者权益(我们44人是出资人资本金40万)
这时我问:下一步公司会怎样?销售回笼货款, 销售商品收入8万元,其进价成本为5万元, 这时平衡成立吗?公式是怎样的?
资产(银行存款为10+8万、固定资产20万、库存商品5万)=负债(为0)+所有者权益(资本金40万)+(收入8万-费用5万)
接下来公司还会怎样?付水电、付工资、发奖金、发福利、做广告促销;这些都需要付钱,如果资金周转不畅怎么办?贷款或暂欠货款这都是同学们能考虑到的。费用共发生28万,贷款10万,这时你能写出公式吗?
(四)峰回路转
大家一番考虑后:资产(银行存款18+10-28万、固定资产20万、库存商品5万)= 负债(银行贷款10万) + 所有者权益[40+3万+(收入0-费用28)]。
这时我们的存款为0元,净资产是15万,比公司成立时少了25万。要继续经营下去,费用发生是必须的,如果销售不畅,没钱只有继续贷款或欠债,这时大家屏住了呼吸,当“资产-负债=-所有者权益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不抵债时会怎样?“破产”当这一答案出来时,大家茫然了。
二、融会计专业理论于高职生活实际
上课前,在屏幕上显示出大家在校五年花费表:
项目 |
学费 |
书本费 |
住宿费 |
生活费 |
合 计 |
金额 |
3000×5 |
1000×5 |
1500×5 |
5000×5 |
52500 |
当这些支出发生后,换来的是你在校健康的身体、知识的掌握、能力的培养,那么如果把你的人生看作一个企业看待,参照会计科目表最接近地找出这几项内容可能对应的会计科目,你本人拥有的健康的身体,你的知识与智慧、你不断增长的年龄、你读书期间家庭负担的学费、生活费用是什么?在我的启发下都认识到 :
健康的身体 --------- 固定资产
知识与智慧 --------- 无形资产(无法估量的价值)
增长的年龄 --------- 累计折旧
学 费 --------- 实收资本
生 活 费用 -------- 应付帐款
资产(30000元)=负债(欠父母19500)+所有者权益(公司出资10500)
上面的公式是你三年开始的静态公式,关键是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营业人生扩展“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” 这样的公式?是虚度三年还是奋发图强创造人生的最大价值?答案是肯定的。营业人生需要利润的积累为父母、为企业积累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,把等式扩展为:
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(收入-费用)
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利润
学生时代是人生“企业”的筹备阶段,是形成和储备人生各项“资产”的阶段,学生时代所形成的“资产”规模和质量无疑对今后的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,以后走向社会要充分利用这些“资产”进行扩大再生产,人生过程的一切也都要有成本费用,有一些成本是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必要耗费。但如果不能创造价值,成本就成了“沉没成本”这样的人生是无价值的。结束时多媒体屏幕上显示出下面一句话:把握今天的拥有,创造明天的辉煌。
三、理论探讨,学会会计宏观思维
首先要从基本理论和原理中探究。在找出教材的核心思想即会计原理的灵魂——复式记账和会计平衡公式之后,由此可贯穿各章节内容:会计要素→会计科目→账户设置→会计凭证→会计账簿→会计报表,照着这一思路探索下去,一个又一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。
其次是从账户运用,账务处理中探究。联系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可以把握制造业一般经济活动的全貌:筹集资金的活动→原材料供应过程→产品生产过程→产品销售过程→利润的形成和分配过程。接着探究出制造业的一般资金运动规律:货币资金→储备资金→生产资金→成品资金→货币资金(增值后的)。按照这一线索即可展开日常帐务处理。
最后,从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探究。由任意一笔会计分录入手,遵循“有借必有贷,借贷必相等”的记帐规则得出如下结论:没有无缘无故的“借”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“贷”。当我们从“借”、“贷”关系出发,就会发现一个又一个具有对应关系的帐户,从而搜索到一笔又一笔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业务,再对照会计平衡关系原理可知,围绕会计方程式“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”而演绎出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。这样的探究还弥补了教材在这一问题上只有四种论述的不足,同时还令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乐趣。
四、业务解剖,养成会计微观思维
在《基础会计》的探究式学习中,大量反复出现的经济业务核算也属重头戏。通过某一笔经济业务的探究可发现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内容。例如,在处理银行贷款业务时,由贷款的两种类型引出“短期借款”和“长期借款”两大帐户。根据贷款性质可知,两者都必须到期如数偿还,同时还有支付利息的问题,但处理方法不同。
对于“长期借款”还本付息时一并冲减“长期借款”帐户。此时借方金额为“本金+利息”,而当初取得贷款时贷方金额是“本金”,因此出现该帐户借贷方不相等的矛盾,这将如何解决?联系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思想“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是确定企业费用和收益的标准”得到一个基本原则即“谁受益、谁负担,何时受益、何时负担”。因此,根据贷款的受益者将利息通过“长期借款”账户的贷方计入相关帐户的借方,这样就自然实现了“长期借款”帐户的借贷方平衡。
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“不协调”,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,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、开放地去探究、去发现,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,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。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: “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。”也正是这一句话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,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非易事。
在当今信息化时代,教师必须放下“师道尊严”,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。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朝气,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: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,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,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,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。对于教师来说,通过会计专业理论探讨,帮助学生学会会计宏观思维;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剖析,引导学生锻炼养会计微观思维。
参考文献
[1]张晓花.《基础会计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[J].商情,2016(24).
[2]肖方敏.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《基础会计》教学中的运用[J].考试周刊,2015(51).
作者:王月琴 单位:山西省吕梁市会计学校
[3]洪萍萍.论《基础会计》教师在教学中的“角色扮演法”[J].经济研究导刊,2014,24(9):55-57.
[4]王阳.《基础会计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[J].华夏教师,2016,31(2):78.